政府工作报告给医药行业带来的启示!
注重专业、生产精品、标准至上、诚信经营

经不完全统计,此次报告共出现了“脱贫”字眼16次,“市场”字眼20次,“民生”字眼21次,“就业”字眼39次,“发展”字眼71次。可以看出,国家对民生领域始终高度重视。

作为医药行业的从业者来说,要全面、系统、认真地学习政府工作报告,只有吃透、领会报告内容,才能把握住未来发展的方向与趋势。笔者在认真分析报告后,对部分关键词及内容进行了相关分析,仅供大家参考:

报告中提及,将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。供给侧改革之于医药行业,业内主流认识是“两去”,即去产能、去库存。最近刚出台的《药品注册管理办法》以及《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》,包括化学仿制药一致性评价、上市许可人制度、国家带量采购,都是“两去”的明确措施。大力打造医药企业规模化、集约化和现代化经营水平,提高我国药品研发创新能力,是大势所趋,只有这样,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。

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,中国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提出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,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。”2016年11月23日,《国务院关于印发“十三五”脱贫攻坚规划的通知》,明确了“十三五”时期贫困地区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主要指标,要求到2020年,563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、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。因病致贫、因病返贫的现象目前仍然在部分地区存在,因此,作为民生领域的重要一环,降药价、保民生,将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主旋律。

深化放管服改革,个人理解,“放”就是要放到位,该放的一定不能再握住,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,统筹资源优势,真正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、胜势。“管”要管得住,尤其是通过2018年疫苗事件引发的相关教训,更让大家清楚地认识到,涉及到医药行业的监管必须要牢牢把握,对医药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的企业和责任人,一律顶格处罚,坚决守住安全底线不能突破;“服”要服务到位,服务到心。要加大对药品企业支持力度,提高服务水平,尤其是国家近年来对中医药发展提出了诸多支持举措,包括疫情期间,中成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,各地要不折不扣地加以贯彻落实有关精神,支持医药企业做大做强。

曾几何时,少数极个别地区的公共资源服务大厅,工作人员存在脸难看,话难说,玻璃墙的现象,尤其是在药品带量采购领域,这种现象在部分省份尤为明显:政策总是高高在上,解读永远不到位、不及时,导致很多医药经营企业电话一遍一遍的打,腿一次一次的跑,想尽一切办法找人找门路,往往时间精力全浪费掉,事情还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。但近年来,部分省份已经下大力气开始改进,指定工作日进行公开招待,统一回复企业存在的问题,这本身就是一种亲清政商关系的体现。对企业来说,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才是阳关大道,有了亲清政商关系,企业创新才会少了干扰,多了干劲。

目前,由于人口增长,国内老龄化进程加快,医保体系不断健全,居民支付能力也随之增强。为了让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到改革开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红利,基本民生保障力度一年比一年强,老百姓的幸福感也与日俱增。对医药行业来说,相信国家将继续加大在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,加大在重大疾病用药方面的保障力度,无论是新一轮医保目录的调整,还是继续遴选“临床急需创新药品种”并推动上市,利好“民生”的相关政策,一定会出台的更加频繁、有针对性。